山脚下的“鸡”遇

走进河池市宜州区枫木村油路屯养殖场,一片依山势而建的放养区,成群的土鸡在敏捷地跳跃、觅食,“咯咯”的叫声此起彼伏,充满生机。
养殖场负责人覃剑程介绍道:“这山脚下石头多、土层薄,种植农作物收成很差。但大伙儿发现,这地形排水好、通风佳,虫草也多,不正适合放养土鸡吗?我们就琢磨着把‘包袱’变成了‘资源’。”
流水线养殖,荒坡变“金窝”。油路屯养殖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精细化的“批次化流水养殖”模式,将贫瘠山地的价值发挥到极致。每40天,养殖场就会引进一批约2000只的鸡苗。这些小鸡在设施完善的育雏区度过关键的45-60天,科学饲喂配合饲料,确保健康成长至平均1.2斤。达到标准体重后,小鸡们便转移至广阔的山地放养区。
覃剑程说:“石头多,鸡正好需要活动空间!它们在石头缝里找虫子、啄青草,运动量足,肉质自然紧实。”
放养阶段并非完全“靠天吃饭”。养殖场坚持一天两次投喂,主粮是玉米,让鸡群在自由采食山林间天然虫草的同时,也能获得充足的能量补充,确保鸡群生长速度和均匀度。经过总计约6个月的精心饲养(含育雏期),肉鸡平均体重达到3-4斤。养殖场每月稳定向市场供应约1200只成品鸡,形成可持续的产销链条。
凭借山林放养、玉米混喂形成的独特风味和优良品质,油路屯的土鸡在市场上赢得了口碑,也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效益。
覃剑程介绍,成品鸡主要走批发渠道,当前批发价格为每公斤40元。按每只鸡平均3.5斤(1.75公斤)计算,单只鸡销售收入约70元。他透露,尽管山地放养节省了部分土地和除虫除草成本,但防疫和管理投入较高,综合成本需精细核算,但整体效益远优于过去贫瘠土地的微薄产出。
夕阳西下,油路屯的山坡上,鸡群归巢。曾经沉寂的碎石地,如今充满了活力与希望。鸡群的啄食声,仿佛是这片土地奏响的致富乐章。广阔的山林放养区为鸡群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。鸡的活动改善了林下植被,其粪便也滋养了贫瘠的山地土壤,长此以往有助于改善局部小生态。
覃剑程笑称:“石头地养鸡,鸡又养地,这是双赢!”
来源:宜州区人民政府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